#自然奇观
#美食
#雪景
#寒假
#自驾游
在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最使我魂牵梦绕的是位于最北部阿尔泰山区里的喀纳斯。只因在那年秋天看过她一眼,便无法忘掉她的容颜。喀纳斯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神秘的百变女神。春天,她像个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姑娘,冰雪初融,万物复苏,她是一副含羞答答的模样;夏天,她渐渐热情奔放起来,满眼青翠的泰加林、绿油油的草甸正是山花烂漫时,以迷人的笑容迎接远方到来的客人;秋天,喀纳斯像一个妖艳迷人的女人,层林尽染、流金溢彩,她那绚丽多彩的身影勾人心魂,使人无法忘怀;冬天,她变成了高冷的冰雪美人,冷若冰霜的外表,正如她那-40度的气温和过膝的积雪,但那份恬静优雅却让懂她的人痴迷不已。
也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一次是冬天,在经过了3836公里的飞行,经历了650公里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童话边城——布尔津
据说冬季的喀纳斯是迥异于秋天的热闹非凡的场面,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让这里重新变成了一片净土。甚至那些外来的客栈老板都下山过冬去了,只有一些本地图瓦人还在大山里过着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冬季的喀纳斯就像一幅幅水墨丹青般,恬静却有深意。

美图预告

布尔津——禾木,艰辛又美丽的冰雪公路

在布尔津休整了一晚,天一亮,我们的车队便向阿尔泰山深处的禾木出发。我们这次的车队既有房车,也有霸道作为保障车,兼顾舒适和安全。
布尔津早晨的温度只有零下二十度左右,但阳光明媚,我感觉特别地兴奋,那让我朝思暮想的喀纳斯,我们马上又将投入她的怀抱了。
不过,这一次迎接我的不是翠绿的草原,也不是色彩斑斓的彩林,而是一望无际,白茫茫的雪原。
我们坐在房车里,心思却全在车窗外的美景。一个个拿上自己的各种拍摄器材,拍摄沿途的美景。
越往山里开,气温越低,积雪也越来越厚。
一路没有什么城镇,只有偶尔见到一两间小屋,一些牧民转场的羊圈。
新疆不愧是畜牧业大省,哪怕是三九严冬,在路上依然能看到牛群的踪影。
冬季的牧民要比平时更辛苦,冒着严寒照顾小牛犊,以免小牛被冻死。所以整个冬天,他们是最忙碌的人。
每当看到这种笔直向远方的公路,大家总会惊叹新疆的幅员辽阔。
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厚厚的积雪,但北方这种干得像粉末一样的积雪却还是第一次见。被大风吹起的雪像流沙一样从路面爬过。
看着路两旁厚厚的积雪,车上的两个小宝贝都想下车玩雪,于是我们都下来和这两个小家伙一起玩。自驾游的精髓就在于走走停停,想在哪拍照就停哪嘛。
雪是人类最爱的玩具,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成年人,见到厚厚的积雪,都会压抑不住那股想要投身其中玩个痛快的冲动。
把雪玩个够本之后,我们的车队继续出发,驶入阿尔泰山的山区公路,投入大山的怀抱。
山里的积雪更厚了,连路面都被冰雪覆盖。
车队在积雪的山区里行驶。此刻我的内心感叹,人类的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而科技的发展又是多么的伟大。要知道早些年,每逢冬季,这里便被大雪封山,和外界的联系就被完全切断了。而如今,我们的车队能轻松地穿越这冰雪覆盖的阿尔泰山进入喀纳斯,全凭汽车工业和道路保障水平的的发展。
在这些蜿蜒起伏而又结冰打滑的盘山公路上,虽然我自己也有十五年的驾龄,开车走过国内外很多地方,但是自问也未必能轻松应付这种冰雪山路。所以奉劝各位想冬季进入喀纳斯的朋友,除了要有一台具备四驱脱困能力的越野车,一名有丰富雪地驾驶经验的老司机是必不可少的。
车队穿过长长的盘山公路,进入了阿尔泰山的腹地,这里的能见到的植被越来越少,偶尔有几棵坚强的大树,也只能挥舞着光溜溜的枝条在风中凌乱。
我们真的进入了雪国,几乎目光所及都是白色,要不是头顶上那粉嫩的蓝天,我真的会以为北疆的冬天就只剩下纯洁的白色。
马上进入禾木的时候,路边有个在冰雪中依然挺拔的敖包,可以看出这里的图瓦人和蒙古人一样,有着共同的信仰。关于图瓦人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士兵繁衍的后代。图瓦人多穿蒙古长袍、长靴;居住的木屋用松木垒砌,有尖尖的斜顶。他们以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为主要饮食,常喝奶茶和奶酒。在一年一度的“敖包节”中,图瓦人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他们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每年都举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火、祭敖包等宗教祭祀仪式。
布尔津县城到禾木实际上只有150公里,但是却足足开了四个多小时,除了路上的拍拍停停,冰雪山路上行驶也的确是比较慢。在新疆旅行,切记不要把行程定得太紧,在路上的时间一定要预留得足够多,两个地点的车程常常要数个小时,且不说新疆动不动就要走几百公里才能到达下一个点,光是路上的美景就让你在拍照中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当你发现自己赶不上原定计划的时候,分分钟就要走夜路了,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季这是有很大风险的。

美丽冻人的夜晚

虽然不是第一次在禾木拍星空,但是依然被这里的夜晚震撼了。除了眼前的美景,还有冬季可怕的低温天气。想着天气寒冷,也没有提前踩点,就在酒店附近的小山坡上拍就算了。虽然有点灯光污染,但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次在这么低温的环境下拍星空,真的稍微有点准备不足。出了不少问题,刚把三脚架支起来,就发现云台被冻得拧不动了,原来是三脚架的润滑油被冻凝固了。对于从来没有这么经历这么低温的广东人,真的被惊呆了。为了拍几张星空照,把两个手指都冻伤了。回来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完全恢复。拍摄完星空回到酒店,遇到我们的司机师傅半夜起来热车,据说这在冬季的新疆是个重要的操作,不然车子在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没办法正常运作了,不是电瓶缺电就是机油被冻住了。

禾木清晨,中国最美乡村的晨曦

清晨天蒙蒙亮,顾不上吃早餐,喝了碗奶茶暖身,我就出来拍照了,因为我不想错过这美丽的晨光。
昨晚住的禾木山庄,错落有致的木屋在晨光下也显得如此美丽。
匆忙吃点早餐便准备出发去哈登平台准备拍摄禾木村的晨曦,昨晚订好的马拉爬犁已经在门外等候我了,虽然不是第一次在禾木拍晨曦,但禾木山庄离观景平台足有两公里,要走路过去的确有点远,在零下三十几度摸黑出发也不是个好选择。马拉爬犁的确是冬季禾木不错的代步工具。
马儿拉着我们的寒风中奔跑,转弯的时候,爬犁便跟着飘移而过。一路的风景虽然很好,却没办法好好构图拍上几张。要知道当时的气温真的把镜头都冻住了,连拧变焦环都特别费劲,但我又不想错过这美妙的清晨,哪怕构图不完美也在爬犁上顺手拍几张。
三个人坐一架爬犁,再加上背包什么的,本身已经很挤了。我们还得一个叠一个,坐在同伴的两腿之间。坐爬犁的人背靠向马屁股,调皮的马儿还一路跑一路放屁拉屎。爬犁一路向前,我们只能往后看,而驾爬犁的马夫就挡在面前,实际上只能往两边张望,这姿抛实在别扭。但我已经顾不上太多了,尽量用爬犁上的军大师遮挡着身体,因为实在是冻得慌。现在回想起这画面真觉得有点搞笑。马儿拉着爬犁穿过村庄,来到村后的白桦林里,要知道这里秋天就是一片迷人的金黄,现在也变得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爬犁把我们拖到山腰处,已经隐约可以从山坡远眺下面的禾木村了,下面还有两架像我们这样被马儿拖着飞奔的爬犁。
想想还是这样租一匹马自己骑来得潇洒。
开始马夫也是站在爬犁上驾驶着马儿,爬坡的时候,马儿越走越慢,他索性纵身一跃跳上马背,马儿感受到主人的心情,加快脚步,很快就冲上了坡。
马背上的小伙子也越来越兴奋,不停地朝我摆各种POSE,我也为他记录下这开心的一刻。
我们还没到观景平台,太阳已经升到了山尖,马夫特地停下来,让我们在爬犁上拍几张,这稍纵即逝的瞬间。
当第一缕阳光撒向树梢、雪地上,这个冰雪世界便开始渐渐鲜活起来。
哈登观景台以前给我的印象就是人超级多,想起那年秋天,星夜下摸黑来到观景台上占机位,那黑压压的人群在山下看过去,还以为是一排树。时不时还有迟来的人想走到人群前的斜坡上架脚架,人群里便会发出骂声一片:你挡住我的镜头了!我的是大广角!现在可好了,观景台上只有寥寥数人,什么角度随便你拍。但大部分人是不敢停留太久,平台上的气温实在太低了。好在我穿得足够厚,全身包得只露出双眼。在这个鼻涕都能在鼻孔里冻成冰的早上,为了守候自己想要的光影效果。我足足在山上拍了一个多小时,收获了几百张都不舍得删除的照片。
如果说秋天的喀纳斯就像一幅幅油画的话,眼前的禾木村就像一幅水墨丹青,根本不需要再调色,这时我才顿悟,刚到禾木时,路口那个水墨禾木雪雕的所指。
阳光透过对面山尖的树林,幻化出美丽的光斑。从高处眺望禾木村,一种恬静安详由心而生。
在这冬日的清晨,朝阳初升,炊烟袅袅,让我久经城市喧嚣的心灵变得纯净无暇,返璞归真。
在禾木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排排原木搭建的木屋、栅栏。建造这些房屋,全部用的是当地的原木,这些看似低矮的小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夏凉冬暖、经济实用、便于修建,而且也成为一道表现民俗、展示与众不同建筑风格的亮丽风景。
这些房子当地牧民称之为“木刻楞”,木屋全部由产自本地的原木结构搭建而成,只需要一把斧头和一把锯子,不用一根钉子和一滴胶合材料,原木也只是剥去树皮,不作任何修饰。“木刻楞”房屋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房顶呈尖三角形主要用于滑落冬天的积雪。由于屋顶陂度大,大雪不易积存,积雪到一定的厚度和重量时,就会自动从屋顶上滑落下来。同时,积雪底部的融雪又可以顺着尖顶伸出的沟槽流下,就是夏天的暴雨时节,雨雪水也不容易渗进居住的房屋里。图瓦人的木头房子圆木之间全部通过榫眼、沟槽环环相扣。对于木头槽缝之间的有些中空,他们铺上干燥的苔藓,算是建筑用的另类水泥,苔藓密封了缝隙,兼顾了稳固性和保暖性。 
禾木村所在位置的海拔在1300米左右,加之处于高纬度地区,一年中大半时间都是严寒季节。当地人戏称:一年7个月寒冬,等于一年过了两个冬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木刻楞”房屋既保暖又防潮,冬暖夏凉最适合当地的气候。“木刻楞”房体四周则用被斧头砍成单扁的圆木压榫堆成,更加重要的功能是防震、防倒塌,但防火的性能极差。当阿尔泰山区发生7级地震时,一些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出现倒塌裂缝,而这些木制的房屋却纹丝不动、完好无损。 
当地图瓦居民告诉我,他们是不会砍伐活的树木,无论是建房子还是制作日用木器,都是用枯死的、风吹倒的树木做原材料。
其实一开始,图瓦人是不住木屋的,据当地年长的图瓦人说,在他们祖父母那一代,也就是100年前,他们的房屋并不是目前这个样子的,固定的住房主要有半坑半屋的房屋和用草皮堆垒(图瓦人称草皮房为契目)而成的房屋两种,天气转暖时就居住在毡房里。直到20世纪初俄罗斯人的陆续进入,不仅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的居住也有了根本的改变,才有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松软的雪地是最好的画布,很多人在雪地上写上心爱的人和自己的名字。而我更喜欢在雪地里画画。
原来,雪是可以这样的美。
雪,可以变成棉被,铺在房顶上,让小院子变成童话小屋
雪,可以变成蘑菇,长在院子里,让冬天的童话近在眼前;
雪,可以那么柔软,划出弯弯的曲线,舒展着动人的画面;
雪,可以那么迷人,不停的扬扬洒洒,描绘着美丽的冬天。
那冉冉升起的炊烟,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
把喀纳斯称之为“神的自留地”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在我眼中,禾木就是一个备受上帝宠爱的地方,一个人神共居的地方。

禾木——喀纳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从禾木到喀纳斯,雪地行车加上全是山路,一路风景很好,在车上的两个多小时,我的相机都没闲着。
一路穿过林海和雪原,这些我对北国雪景的印象都一一呈现在我眼前。
那蜿蜒曲折的山路,那些林间的小木屋,都是很好的拍摄素材。
路上会有一些观景台,但都被大雪覆盖了,不是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原本是观景台。要不是我们司机周师傅介绍,我要错过不少美景。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背阴处的山坡变成了黛蓝色,俨然一幅幅水墨画在眼前。
终于一座美丽的城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贾登峪城堡酒店。这里也是喀纳斯湖的综合接待中心。我们没有进入,而是直接开车往喀纳斯村方向继续行进。
这个季节的喀纳斯湖面也完全结冰了。只是远远地拍一张卧龙湾山坡上的小屋。冬天喀纳斯的主要看点可不在往日标志性的三湾哦。
秋天绚丽的神仙湾,在冬天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如果不是那个孤独折敖包,我几乎认不出这是鸭泽湖。
河谷里的树被冻成了雾淞,往日流趟的河水在这冰天雪地里,也顿失滔滔。

泼水成冰的早晨,遇见喀纳斯湖的雪蘑菇

当清晨的一缕曙光撒到我的窗台上,小伙伴们已经在外面玩着泼水成冰拍照了。
我特地给自己拍了一小段慢动作,把这美秒的一刻用慢镜来呈现。
喀纳斯的早晨的天空总是那么美丽,柔和的蓝色天空加上那略呈粉红的云彩,还有那映照在雪山尖上的橘色阳光,和眼前冷色调的环境形成了反衬。
早餐后,我们决定直接下到喀纳斯湖边,看看冬季这个美丽的湖泊到底变成怎么样。车队在穿过一段小树林后便到达湖边的停车场。
清晨的斜阳穿过凝固着冰霜的树梢,把世界照得金黄,在视觉上让人感觉暖了不少。
湖面已经结冰,原本的亲水栈道孤独地留在冰面上。
如果不说,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一处平整的雪原就是喀纳斯湖,上面甚至还有些脚印甚至汽车留下的轮肽印。要知道喀纳斯是著名的变色湖,不同时间来,看到的喀纳斯湖是不同的:水清时湖为蓝绿色,冰川融水注入时是淡绿带点白色,薄云下的喀纳斯湖是粉红色,阴天时的湖水则是蓝灰色。但我真想不到在这零下几十度的隆冬时节,这里变成了雪白一片的平面。
我惊奇地发现这里还有没凝固的水滩。
冬天的喀纳斯没有秋日的绚烂色彩,当然,也没有秋日里的喧嚣吵闹,大雪茫茫,眺望着对面山野中那阳光下露出松林本来的色彩,立身于此,听着雪的声音,本身感觉就很美。
看着湖面还有一小顿没有完全结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到水边去。
跳上结冰的湖面,雪地靴踏在松软的雪地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在这有节奏的声响伴随下,我沿着湖面走向河道。
由于水面和空气的温差颇大,水面弥漫起阵阵雾气。身处其中,飘逸得不似在人间。
同行的小伙伴一看水里弥漫的水雾就说,这水一定是热的,肯定是不到零度所以不结冰,现在气温起码都零下二十几,摸上去一定是暖的。说完就脱下手套把手伸进水里,结果不到一秒就发出杀猪般的叫声。把我们都笑瘫了。这哥们一定是物理没学好。零摄氏度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来标的的,而且体感温度是以人体温度作参考,只要温度低于人体温度38℃都会感觉到冰冷。
最美丽的是水面上一朵朵的雪蘑菇,雪蘑菇当然不是真的蘑菇,而是水面的石头被裹上一层厚厚的积雪,形状好像蘑菇,因而得名。
湖面如镜一般倒映着天空中的彩霞,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梦幻。
虽然在零下三十度,但景区的一位老伯还要出来捡垃圾。在这洁白的世界里,哪怕一点点垃圾都十分扎眼,完全破坏了这里的纯净感。在这里真的要奉劝大家不要随手扔垃圾,在这冰天雪地里清洁实在不易。
以为是千山鸟飞绝的严冬,水里竟然有各种各样的水鸟在游泳和觅食。
这种白喉河鸟,又叫欧洲河鸟,是挪威的国鸟。它们擅长游泳和潜水,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折大石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到了冬季,它们就会聚成小群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新疆专辑里便有一篇《阿尔泰山:看欧洲的鸟兽,看北极的花》介绍这里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我当时是看得十分入迷,不想这次在冰天雪地里还能遇见这些精灵。
在这些雪蘑菇周围还游着一群群的鷿鷈和罗纹鸭等水鸟,虽然平时算不上是特别难见到,但在这里一次性见到这么多水鸟,着实使我惊讶不已。

喀纳斯村图瓦人家访

冬季的喀纳斯老村特别的宁静,由于人气并不旺,外来的客栈经营都都已经下山了。这时留在山里的基本都是真真正正的本地人。
上次来喀纳斯就听说有一些牧民在家里建立起了图瓦文化家访点,他们把祖先们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生产用具一一陈列出来,由专人进行讲解。观赏着原始的简陋用具,品尝着醇香的奶酒、聆听着原生态的歌曲、体验着不同的生活习俗,让外地的游客更贴近地感受着图瓦文化,这次回到喀纳斯老村,我们特地去了一家图瓦人家家访。
我们来到图瓦村一家非常热情的牧民家,进入房子,主人早已准备好一桌零食、小吃招待我们,里面有他们传统的油饼、油馓子、奶酒、奶茶等,也有一些来自哈萨克的糖果。房子的正宗悬挂着成吉思汗像,周围吊着各种动物皮毛,大的有野猪、狼等,小到狐狸、貂、松鼠都有。这些都是图瓦人早年打猎的战利品。但现在已经是禁猎了,这些都成为他们过往生活的一个记录。
主人让我们都换上图瓦人的传统服装,把最里面的位置让给最尊贵的客人,在我们这里,自然是两个小娃娃最贵了。
在图瓦人家,奶茶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奶茶是咸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酥油、小米、小麦等配料。口味和藏族的酥油茶比较接近。我是比较喜欢这种口味,有同行的朋友就不是那么适应。一般喝奶茶要喝两碗,因为图瓦人的习俗说,你是用两条腿走进来的,喝完两碗奶茶,你再用两条腿走出去,预示着吉祥平安。
平时是可以约到乐队给我们演奏马头琴、咚不拉等民族乐器和唱歌的,不过正巧他们都去了北京录音了。这次不能现场听他们的演奏不免有点遗憾。但我回来后在网上找了很多图瓦族的音乐,实在是称得上是西域天籁。听他们的音乐就感觉自己驰骋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那么惬意。
主人把我们领到自家的博物馆,这里有很多民族元素的东西。感觉每一样东西背后都有很悠久的历史,每一样东西都能带给我无限遐想。这是一只硅化了的公羊头。
这是一只用马蹄制作的酒壶,主人家里还陈列着木制的马鞍,还有各种游牧、狩猎生活用具。但最多的,是皮毛滑雪板。
最早的滑雪是不是源自于阿勒泰地区,这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但眼前这副皮毛滑雪板就是最初的样子,生活在阿尔泰山深处的图瓦人,每逢冬季狩猎都要面对厚厚的积雪。在深山里,积雪甚至能没过人的头顶。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得用木头和动物皮毛发明了可以在积雪上滑行的滑雪板。皮毛滑雪板甚至比现代滑雪板更适合在山里行动,下山时滑雪板调向顺毛的一向,可以快速滑行,而上山时,滑雪板侧是反过来,皮毛逆向可以增加磨擦力,上山就不会打滑。

告别喀纳斯

原本听说布尔津的冲乎尔乡是个看雾淞的好地方,想着早点从喀纳斯出发,看能不能在天黑前赶上看看雾淞。
但是天气变得越来越阴沉,最终是无缘得见网上被传得很火的冲乎尔雾淞。我想这个遗憾要等到明年来弥补了。
但是从喀纳斯一路到布尔津的风景没有让我失望。
地大物博的新疆绝不是一两次旅行可以玩得透的,这里四时不同景,越是来得多,越会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新疆美食

新疆绝对是一个只为了吃也值得来一趟的地方。短短一星期,自然没法吃遍新疆,但还是把我们这些天吃的东西大致介绍一下。
提起新疆吃的,应该很多人会和我一样,第一时间会想起羊肉串。那天我们点了一羊三吃,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烤串。
新疆的烤串要比很多地方更讲究,这里的烤串必须和新疆的地形一样,三山夹两盆。何谓三山夹两盆?就是三块瘦肉中间夹两块肥的。这样的烤串会更润更香,而不是干巴巴的。
一羊三吃的另一主角——抓饭。在新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钟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羊肉的油脂可以帮助胡萝卜素在肠道中更好的溶解,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人体能够吸收的维生素A。西红柿将大米染成鲜亮的橙黄色,小火焖到汤汁收干,葡萄的酸甜中和了羊肉的厚重,不仅去油解腻,更为抓饭带来了丰富的味觉层次。
一羊三吃最主要的主角应该是手抓肉,因为只有新鲜的羊肉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烹饪。“鲜”字是由鱼和羊这两个字构成是不无道理的。这两样食材最好的做法往往也是最简单的做法。新疆人做手抓羊肉,只需一锅清水,羊肉冷水下锅,小火慢慢烧开,用筷子去试戳羊肉,如果可以戳穿就证明羊肉熟透了,这时候转大火把羊肉里的血沫逼出来。撇去浮沫后下盐,这时羊肉遇到盐之后就会略收缩。这时候捞起羊肉切件加上洋葱(新疆叫皮丫子)就是眼前的手抓羊肉了。
用新疆人的说法,新疆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金光道。”阿尔泰山是全国最大的黄金产区,北疆水草丰美,高山上冰雪融化,形成条条河流。这里的羊肉,品质之优,自不用说。
马肉是一种稀罕的食品,中国马肉店最多的就是新疆了。熏马肠是哈萨克人的独特做法,把整匹马的肉切成块,塞进马肠子中,然后用松木熏制。马肉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马肉偏热性,吃多了容易上火流鼻血。
新疆的土火锅,里面什么原料都可以加,由于我们所在的阿尔泰山区适合养牛,所以都是以羊肉为主。这里甚至远离中国传统的农牧分界线,所以青菜往往比肉更贵。对于我这种绞肉机虽然不太介意,但一路上也要通过饮茶和吃瓜果来补充给生素和膳食纤维。这样才能在高寒地区保证足够的热量,又不至于上火或者消化不良。
我们在布尔津甚至还吃了一桌全鱼宴,没来之前我也觉得惊讶。但得知这些都是产自乌伦古湖的冷水鱼。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试吃了。
乌伦古湖素以“戈壁大海”而著称。以产五道黑、红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闻名。湖滨地带是水草丰茂的牧场,而冬天,这里的冬捕也是进行得火热。
新疆名菜不得不提大盆鸡,这其实是一道汉族菜。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新疆沙湾县农民李某在路边开了一家饭店,擅长烹制辣子鸡块。一次,一个建筑公司的职工来吃辣子鸡块,虽然觉得味道好,但感觉量太少,就要他把整只鸡都给他们炒上。可是,炒好后的鸡块却没有那么大的盘子装,李某就用盛拌面的盘子盛上了,吃完后这群客人大呼过瘾,而邻座的客人们也纷纷要求来一份大盘装盛的鸡。经过多年的演变,在新疆,不仅可以吃到大盘鸡经典款“土豆鸡”,还可以吃到大盘鸡豪华版、升级版“香菇鸡、咸菜鸡、豇豆鸡、花卷鸡、海带鸡、油炸馕鸡、冻豆腐大盘鸡、鸡血饼大盘鸡”等,香喷喷的大盘鸡再配上具有新疆特色的馕、皮带面,绝对是一道美味。
这是我最喜欢的平民美食——拉条子,又叫拌面。随处可见,而且相对出品也不差。其配菜几乎涵盖了所有市场能见到的蔬菜: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苔……并佐以牛、羊肉配炒。新疆的拌面是我吃过觉得最好吃的面,真的是特别劲道,特别有嚼劲儿。据说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小麦一年才一造,所以做出来的面才会如此好吃。这看似平平无奇却内有乾坤的美食必须要你自己亲口试过才知道有多好吃。
最后是新疆的夺命大乌苏,有红和绿两种,新疆人说,男的喝红的,女的喝绿的。红的度数要高一些。据说WUSU的正确读法是反过来念,NSNM——弄死你们。

这次一路住的条件都不错,比起数年前的喀纳斯,各方面的条件都要成熟了不少。而且在冬季,酒店的价格普遍都很便宜。简单晒一下酒店图,让大家有个大概印象。
布尔津旅游宾馆,四星级,老牌的豪华酒店。
禾木山庄是喀纳斯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度假酒店,酒店的设施配置均为订制的具有浓厚图瓦风情的全实木家具,并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配置,是景区内条件最好的酒店了。
禾木山庄所有客房都有地暖供热。即使在零下四十度的夜晚,木屋内也能保持二十几度的舒适温度。
二十四小时热水供应,Wifi信号也很好,住在这里真的比较舒适。冬季的价格相对夏秋两季近两千的价格真的要实惠得很。
喀纳斯的林海山庄,同样是是喀纳斯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度假酒店,山庄外形为俄罗斯风情别墅,房间也是按四星级酒店配置,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也是喀纳斯当地最好的度假酒店。
乌鲁木齐,我们住的是机场对面的天缘酒店,五星级酒店,管理也是相当严格。除了舒适安全,最重要的是离机场很近,还有专车送到候机楼,搭飞机十分方便。
在禾木我们体验了雪地摩托等游乐项目,感觉比国内很多玩雪的地方都要便宜不少,算得上是良心价了。特地摘录了喀纳斯景区公布的2018-2019年冬游游玩项目价格表供大家参考。

门票及冰上娱乐价格参考

喀纳斯禾木白哈巴冬季全域通票:100元/人
禾木冰雪乐园通票:(含雪雕、雪圈、冲锋舟、雪地足球、雪地悠波球1小时、雪地碰碰球1小时、打雪仗):100元/人
单项:
单人雪地摩托:50元/圈
毛皮滑雪板:100元/人(含雪板)
雪地悠波球:50元/人/小时
雪圈:50元/人/小时
冲锋舟:50元/人(2次)
香蕉船:50元/圈
庞巴迪雪地摩托车体验:50元/圈
跳雪:50元/人/小时
马拉爬犁登哈登,乘坐马拉爬犁穿过禾木村、禾木古桥——抵达哈登平台:150元/人
禾木民俗体验园(吉祥善院、老屋博物馆、马蹄乐队演出):150元/人
美丽峰雪地摩托穿越线:360元/人
曲开老人雪地摩托穿越线:260元/人
吉克普林雪地摩托穿越线:260元/人
百年老屋雪地摩托穿越线:260元/人
哈登平台雪地摩托穿越线:180元/人
雪地摩托登观鱼台:260元/人
吐别克气垫船民俗体验线:580元/人

交通

喀纳斯机场是个季节性机场,十月过后,这里就会停航了。景区没有火车站,若选择坐火车前往 喀纳斯 ,只能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北屯 ,改乘汽车前往喀纳斯 。 从乌鲁木齐可乘卧铺汽车到布尔津,之后转车前往喀纳斯景区。 但冬季只建议包车前往,因为景区内的景交车在冬季是不运行的,游客只能通过自驾车进入景区,对于没有冰雪驾驶经验的游客,我还是是建议包当地司机的车。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司机还能给你提供不少好的建议,在新疆自驾,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往往需要几小时,错过了一个吃饭的地方,可能要开几百公里才有吃的。新疆还有很特殊的一点,加油站晚上九点钟就会关闭了。如果不熟悉环境,错过了加油站,那可是很严重的事情。

本游记著作权归@笑飞雪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